勇立潮头、围垦造陆,钱塘区的劳动者们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无数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了探究钱塘区各项精湛的非遗技艺,感受别致的非遗美学,11月15日,管理学院组织学生走进钱塘非遗馆,感受钱塘区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体会钱塘区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动手捏面塑 沉浸体验指尖艺术
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钱塘区文化特派员、区首批非遗面塑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老师应邀进行面塑授课,他细致地介绍了面塑艺术的由来,并向同学们展示面塑制作中的揉、搓、捏、压、挑、擀等手法。同学们在黄老师的示范指导下将一个个普通的小面团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国宝熊猫”。
参观钱塘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体验完面塑技艺后,同学们参观了钱塘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潮涌钱塘”“围垦钱塘”“烟火钱塘”“风雅钱塘”“创新钱塘”五大展区,馆内汇聚了钱塘区3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杭绸织造技艺到沙地“十碗头”烹饪技艺,从民间儿童游戏北沙廿四锦到下沙大麦烧传统酿制工艺,同学们深刻了解了钱塘区从沙地到城区的历史进程,领略了钱塘区独有的人文价值。
“非遗”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劳育资源、镌刻着独特的审美模式、彰显出民族的美学追求,是新时代高校美育、劳育工作的文化沃土。管理学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遗”与美育、劳育贯通教学,开展通识教育、文化鉴赏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断提升人文底蕴、坚定文化自信。
图文:张晓琪、胡陈思、黄小明
审核: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