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刘阳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信息管理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ISR)发表题为《Departmental Boundaries and Knowledge Sharing in Corporate Online Communities》的研究论文。该期刊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UTD)遴选的全球商学院最顶尖24种学术期刊(UTD24)之一,代表着管理学科的最高研究水平,其发表标志着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论文链接:https://pubsonline.informs.org/doi/abs/10.1287/isre.2023.0086)。
研究创新:组织边界下的知识共享机制
现有研究认为,企业在线社区虽消除了实体组织边界,但各类边界仍会阻碍知识分享。这项研究挑战了这一观点,聚焦部门边界这一关键组织维度,揭示组织边界影响下知识分享倾向的两种核心动机——知识导向动机和社交导向动机,并证明前者并非必然有害。研究通过分析某大型企业在线问答平台的真实交互数据,发现员工更倾向于在其所属部门内部分享知识。尤为重要的是,研究创造性地利用员工“同名同姓” 这一自然特征设计了巧妙的实证策略,有效识别并证实了这一倾向。
研究发现,尽管这两种动机在其他组织边界(如地理边界)中也存在,但在部门内部的知识分享行为中,知识导向动机扮演着主导角色。这一发现颠覆了“部门边界对知识共享必然有害”的刻板印象。更为关键的是,深入的机制分析表明,这种部门内的知识分享倾向不会降低员工贡献知识的努力程度及其工作绩效。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企业不应一味强调打破所有边界,而应重新审视部门内知识分享的价值,寻求跨部门与部门内知识流动的平衡策略,以最大化企业在线社区的知识价值。这一理论突破为理解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知识管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力的实证依据。
厚积薄发:五年磨砺铸就顶刊之路
这项研究成果的诞生,凝聚了刘阳博士及其研究团队长达五年的持续投入与不懈探索。其研究灵感萌芽于2019-2020年,彼时刘阳博士正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沃灵顿商学院进行博士联合培养期间,她敏锐地观察到了企业在线社区中知识流动的复杂性与传统理论解释的不足。项目从构思到最终发表,跨越了她从博士生到独立研究者的成长轨迹。
科研征途绝非坦途。2021-2022年,正值全球疫情严峻时期,研究团队在重重挑战中迎难而上,完成了海量数据的清洗、编码与复杂模型的验证工作,并孕育出论文的雏形。历经团队内部十几轮的精心打磨与迭代,该研究成果于2023年2月正式投稿至ISR,随即进入了严苛的评审过程。面对国际顶级期刊的高标准要求,研究团队凭借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严谨的方法论,对论文进行了两轮重大修改乃至近乎重构性的修改。在编辑与审稿人建设性意见的指导下,研究的理论框架日益完善,逻辑链条更加严密,方法的严谨性与研究的创新价值及实践意义得以充分凸显,最终赢得了期刊主编与审稿人的一致高度认可。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论文进行关键性重大修改的这两年,刘阳博士同时经历了怀孕生子这一人生重要阶段。科学发现的孕育与生命的孕育同步进行,期间的付出与艰辛远超寻常。这项顶级期刊成果的成功发表,不仅有力证明了刘阳博士卓越的科研能力,更是她面对双重挑战时展现出的非凡毅力、高度专注和执着追求卓越精神的充分体现。
实力彰显:青年学者的坚实学术根基
刘阳博士作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引进的优秀青年人才,展现了强劲的科研实力和持续发展的潜力。近年来,刘阳博士聚焦于平台技术(知识共享、电子商务、智慧医疗)、社交技术(社交网络、社交媒体)以及人工智能与金融科技的交叉领域,尤其擅长运用前沿的数据分析技术(如计量模型、文本挖掘、机器学习、因果推断)解决企业数字化与运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目前,刘阳博士已在国际顶级学术舞台崭露头角。除了此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UTD24顶级期刊《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发表的突破性成果外,还曾以通讯作者身份在《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和另一UTD24顶级期刊《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上发表论文,并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ABS 3星期刊《Decision Support System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在内的3项重要科研基金项目,彰显了其独立领导研究的能力。其学术影响力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受邀担任包括《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UTD24)、《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ABS 3)等在内的多个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的匿名审稿人,积极参与国际学术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