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自设―信息管理与商务智能二级学科博士点,2018年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本学科是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学科。以本学科为主建有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省新型重点智库“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基础,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管理决策咨询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对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如下: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祖国富强的献身精神,积极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管理科学、经济学、运筹学等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前沿,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做出创造性研究成果的能力。

3.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经济社会管理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具有解决经济社会部门和企业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致力于研究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混合智能系统、信息系统规划与优化、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基于智能学习算法的信息系统优化,等。

2. 管理系统分析与决策优化

致力于信息化驱动下的宏微观管理系统分析与决策优化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变革的管理系统决策优化、风险管控与智能服务、商务活动中的数据分析与决策,等。

3. 工业工程与管理

致力于研究智能化环境下工业工程与管理中的科学问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字孪生、生产系统与服务系统优化、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中的管理优化,等。

4. 技术与创新管理

致力于研究信息技术影响下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互联网+”协同创新管理、产业技术联盟与开放式创新管理、创新生态系统及其管理,等。

5. 信息计量与科教评价

致力于信息化与大数据环境下的量化方法研究与科教评价管理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信息计量与评价管理,大数据分析方法在信息计量中的应用,引文分析与可视化,高等教育理论、方法与应用,等。

三、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6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2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 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两个学期。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组成。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课两类;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类。学分要求请参见下一节。

2)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可以跨其他博士学科、跨相关硕士学科培养方案,选修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分。

2. 导师(组)负责制与培养要求

导师(组)全面负责博士生的日常培养教育工作,包括:

1)根据培养方案负责制定和调整博士生个人学习计划;

2)督促博士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到校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对博士生执行学习和科研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提出具体意见;

4)对博士生进行道德、学风、品行等方面的教育;

5)组织博士生的学术报告;

6)指导博士生的开题、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

7)对不能达到培养要求的博士生提出淘汰建议。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博士研究生在学习阶段总学分应不少于17学分(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其中课程学习14学分(学位课不低于8学分,公共选修课不低于1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必修环节。博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不少于4次校内外公开举办的学术活动(1学分),并在一级或二级学科范围内做学术报告至少2次(1学分),顺利通过中期考核(1学分)。中期考核综合考察研究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等情况,以判断其是否适宜继续攻读学位的阶段性考核环节,原则上在研究生入学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通过者方可进入论文工作阶段,计1学分。

课程设置

类  别

序号

开课

学院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

学位

1

马克思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

考试


2

外国语

第一外国语

32

2

1

考试


专业基础课

1

理学院

高级运筹学理论与方法

32

2

1

考试


2

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前沿理论

32

2

2

考试


学位课应修

8学分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

管理

大数据分析与信息管理(双语)

32

2

1

考查


2

管理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

32

2

2

考查


3

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与商务智能

16

1

2

考查


4

管理

数字化工程管理

16

1

2

考查


5

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

16

1

2

考查


6

管理

信息计量与评价管理

16

1

2

考查


应修

5学分

公共选修课

1

马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考试

四选一,必修

2

马院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2

考试

3

马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

16

1

2

考查

4

马院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6

1

2

考查

应修

1学分


选修课应修

6学分

必修环节

中期考核

1

3



学术研讨,参加不少于4次校内外公开举办的学术活动

1

1-3



学术研讨,在一级或二级学科范围内作学术报告至少2

1

2-4



应修

3学分

合计应修

17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论文撰写、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

1. 文献研究

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进行,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研讨或发表。文献综述报告可作为学术报告训练之一。报告书面材料须交学院审查存档。

2. 开题报告

一般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最迟不晚于第四学期中之前完成。

开题报告会由学院负责组织,开题报告应在一级学科范围内集中、公开进行。参加人数中教授、副教授不少于7人,且教授不少于4人。正、副教授参加评审,并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课题应聘请有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参加。

评审小组应对博士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议和科学论证,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并作出是否通过开题报告的决议。开题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应存档于学院。

博士生完成开题报告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若由于特殊情况必须更改课题,应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经学科、学院和研究生院审批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

博士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开题,必须提出书面申请,注明预期开题时间;开题未通过者,在一个月内申请重新开题。

3.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博士生应定期向导师、指导小组或课题组汇报研究工作进展,并于完成学位类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论文工作中期报告。中期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交学院,导师给出评语。由学院组织中期报告考评小组进行审查和评估。中期报告考评小组成员组成要求同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一致。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考评方式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考评小组对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价,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

硕博连读生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报告检查不合格者,经学院审议和研究生院复议,确认不符合博士生培养条件者,按博士肄业处理。

4. 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参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统一要求》。

5. 论文预答辩

论文进行送审环节之前,经导师审阅同意,学院组织导师组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导师组预答辩合格、导师组组长签字后,方能进入论文评阅与答辩环节。

6. 论文评阅、答辩等

论文通过预答辩后,送请外校专家评阅,符合学校要求者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校对于研究生的要求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参加科技工作的规定》。

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工作的规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提前答辩的暂行规定》等文件执行。

七、毕业和授予学位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规定的学分,通过各培养环节的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毕业。学位授予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八、其他

对于跨学科专业学习的普博生,为弥补知识结构缺陷,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所读学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成绩录入个人成绩单,但不纳入毕业总学分计算。本学位点补修课程包括:中级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中级)、高级运筹学、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论文写作指导。

管理科学与工程直博研究生培养方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自设―信息管理与商务智能二级学科博士点,2018年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本学科是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重中之重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学科。以本学科为主建有浙江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省新型重点智库“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基础,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管理决策咨询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对直博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如下: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追求真理和献身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为祖国富强的献身精神,积极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管理科学、经济学、运筹学等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前沿,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做出创造性研究成果的能力。

3.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经济社会管理领域从事相关工作,具有解决经济社会部门和企业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致力于研究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混合智能系统、信息系统规划与优化、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基于智能学习算法的信息系统优化,等。

2. 管理系统分析与决策优化

致力于信息化驱动下的宏微观管理系统分析与决策优化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变革的管理系统决策优化、风险管控与智能服务、商务活动中的数据分析与决策,等。

3. 工业工程与管理

致力于研究智能化环境下工业工程与管理中的科学问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数字孪生、生产系统与服务系统优化、智能工厂和智能制造中的管理优化,等。

4. 技术与创新管理

致力于研究信息技术影响下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互联网+”协同创新管理、产业技术联盟与开放式创新管理、创新生态系统及其管理,等。

5. 信息计量与科教评价

致力于信息化与大数据环境下的量化方法研究与科教评价管理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信息计量与评价管理,大数据分析方法在信息计量中的应用,引文分析与可视化,高等教育理论、方法与应用,等。

三、学习年限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直博生)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最长为8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2年,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3-4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 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

1直博生的培养主要采取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2)课程学习时间为两个学期。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组成。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两类;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类。学分要求请参见下一节。

2. 导师(组)负责制与培养要求

导师(组)全面负责直博生的日常培养教育工作,包括:

1)根据培养方案负责制定和调整直博生个人学习计划;

2)督促直博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到校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3)对直博生执行学习和科研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提出具体意见;

4)对直博生进行道德、学风、品行等方面的教育;

5)组织直博生的学术报告;

6)指导直博生的开题、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工作;

7)对不能达到培养要求的直博生提出淘汰建议。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直博生在学习阶段总学分应不少于37学分(包括学位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31学分,学位课不低于22学分,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学分不低于15学分且修读博士课程不少于4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不低于8学分且修读博士课程不少于2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6学分。

中期考核综合考察研究生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等情况,以判断其是否适宜继续攻读学位的阶段性考核环节,原则上直博生在入学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考核通过者方可进入论文工作阶段,计1学分。

本学科允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可以跨其他博士学科、跨相关硕士学科培养方案,选修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分。


课程设置

类  别

序号

开课

学院

课 程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1

马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考试

必修,硕士课程



2

马院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

考试

必修,博士课程



3

马院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2

考试

必修



4

外国语

第一外国语

32

2

1

考试

必修,博士英语



应修

7学分


专业学位课

1

理学院

高级运筹学理论与方法

32

2

1

考试

博士课程



2

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前沿理论

32

2

2

考试

博士课程



3

管理

中级微观经济学

32

2

1

考试




4

管理

管理学(中级)

32

2

1

考试




5

管理

高级运筹学

48

3

1

考试




6

管理

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

32

2

2

考试




7

管理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

32

2

1

考试




8

管理

论文写作指导

16

1

2

考试




应修

15学分


学位课应修

22学分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

管理

大数据分析与信息管理(双语)

32

2

1

考查

博士课程;至少选2学分



2

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与商务智能

16

1

2

考查




3

管理

数字化工程管理

16

1

2

考查




4

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

16

1

2

考查




5

管理

信息计量与评价管理

16

1

2

考查




6

管理

仿真方法与应用

32

2

1

考查




7

管理

高级应用统计

32

2

2

考查




8

管理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32

2

2

考试

若选修此课程请到硕士培养方案“工业工程”中跨选



9

管理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32

2

2

考查




10

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

32

2

2

考试

若选修此课程请到硕士培养方案“工商管理”中跨选



11

管理

现代管理科学前沿

32

2

2

考查




12

管理

移动电子商务

32

2

2

考查




13

管理

智能计算及软件应用

32

2

2

考查




14

管理

人因与设计

32

2

2

考试

若选修此课程请到硕士培养方案“工业工程”中跨选



15

管理

质量与可靠性管理

32

2

2

考查




16

管理

工程伦理

32

2

2

考查




17

管理

电子商务前沿动态

32

2

2

考查




18

管理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

32

2

2

考查




19

管理

信息计量与教育信息化

32

2

2

考查




20

管理

统计推断理论与方法

32

2

2

考查




应修

8学分


公共选修课

1

马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

16

1

2

考查




2

马院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6

1

2

考查




3

马院

压力管理与潜能开发

16

1

1-2

考查




4

马院

心理学与生活

32

1

1-2

考查




5

马院

生涯管理与就业指导

16

1

2

考查




6

马院

工程伦理

16

1

1-2

考查




7

外国语

日语

32

1

1-2

考查




8

外国语

英语听说

32

1

1-2

考查




9

外国语

科技翻译

16

1

1-2

考查




10

法学院

知识产权

16

1

1-2

考查




11

法学院

20世纪欧美文学专题

16

1

1-2

考查




12

法学院

中国艺术赏析

16

1

1

考查




13

管理

企业运营管理

16

1

1-2

考查




14

管理

科技创新与创业

32

1

1-2

考查




15

计算机

学术英语写作

32

1

1-2

考查




16

理学院

数学建模

32

1

1-2

考查




17

自动化

智慧城市技术和应用

32

1

1

考查




18

自动化

研究方法入门

16

1

1-2

考查




19

体育部

体育

32

1

1-2

考查




20

图书馆

科技文献检索

16

1

1-2

考查




应修

1学分


选修课应修

9学分

必修环节

文献选读


1

2-3




社会实践


2

2-4




中期考核


1

3-4




学术研讨,参加不少于4次校内外公开举办的学术活动


1

2-3




学术研讨,在一级或二级学科范围内作学术报告至少2


1

3-4




应修

6学分

合计应修

37 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论文撰写、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

1. 文献研究

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进行,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研讨或发表。文献综述报告可作为学术报告训练之一。报告书面材料须交学院审查存档。

2. 开题报告

一般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最迟不晚于第四学期中之前完成。

开题报告会由学院负责组织,开题报告应在一级学科范围内集中、公开进行。参加人数中教授、副教授不少于7人,且教授不少于4人。正、副教授参加评审,并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课题应聘请有关学科的教授、副教授参加。

评审小组应对博士生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议和科学论证,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并作出是否通过开题报告的决议。开题报告和专家论证意见应存档于学院。

博士生完成开题报告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若由于特殊情况必须更改课题,应由导师提出书面申请,经学科、学院和研究生院审批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

博士生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开题,必须提出书面申请,注明预期开题时间;开题未通过者,在一个月内申请重新开题。

3.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博士生应定期向导师、指导小组或课题组汇报研究工作进展,并于完成学位类论文开题报告后一年左右进行论文工作中期报告。中期报告必须以书面形式提交学院,导师给出评语。由学院组织中期报告考评小组进行审查和评估。中期报告考评小组成员组成要求同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一致。

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考评方式结合研究生的学术讨论或专题研究报告会进行。考评小组对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阶段性工作进行评价,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

硕博连读生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报告检查不合格者,经学院审议和研究生院复议,确认不符合博士生培养条件者,按博士肄业处理。

4. 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格式要求参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统一要求》。

5. 论文预答辩

论文进行送审环节之前,经导师审阅同意,学院组织导师组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导师组预答辩合格、导师组组长签字后,方能进入论文评阅与答辩环节。

6. 论文评阅、答辩等

论文通过预答辩后,送请外校专家评阅,符合学校要求者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校对于研究生的要求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参加科技工作的规定》。

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工作的规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提前答辩的暂行规定》等文件执行。

七、毕业和授予学位

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其他

对于跨学科专业学习的直博生,为弥补知识结构缺陷,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所读学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成绩录入个人成绩单,但不纳入毕业总学分计算。本学位点补修课程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导论、经济学、运筹学、管理学。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杭州经济开发区白杨街道2号大街1158号
电话:86915114
邮箱:shuji@hdu.edu.cn
版权所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